新闻中心

联奕科技“奕云·云容器平台V3.0”微服务应用支撑能力全面升级

阅读次数: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实现了云原生统一技术平台的投产,由DevOps、云容器平台、微服务网关、API中台等产品构成,联奕科技建立了一套有高校特色的、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微服务运行支撑体系。


这还不够,联奕微服务运行支撑体系还叠起了Buff。


云容器平台作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7首次发布,能够支持高效开发、快速上线、智能运维,经历了2次迭代升级,直接走在了数字化的最前沿,更加便捷也更有效率,200+高校微服务项目的实践,在支撑业务应用方面,5年+技术的探索。


随着高校应用正从“稳态”加速向“稳态+敏态”转变、需要后台数字化体系有足够的弹性、灵活性来支撑业务的快速迭代和创新,责任和压力接踵而至。


例如、一网通办,移动校园APP就得不断更新迭代,要保障师生体验。


不只有版本迭代、这些系统要集成到更复杂的数据,给“后台”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还有创新学工、教务、财务、科研等众多业务系统,更精密的计算过程。


而奕云·云容器平台的自我数字化建设能力也没让人失望。


为解决这一需求。升级了自动化部署、应用编排、弹性调度、负载均衡、监控告警、挂载日志等多项服务能力,支持以chart包的方式一键部署高可用集群和权限分配,奕云·云容器平台在3.0版本中加固了容器服务模块,满足高校现有业务容器化升级。当前平台最高支持学校500多项服务稳定运行,已在 50多个高校项目地成功部署并使用。


平台基于开源的容器编排技术引擎、应用易于扩展,应用更快部署,降低了应用代码复杂度,用业界主流的微服务、分布式架构设计,自主研发并深度优化了多个适用于高校业务应用服务场景的功能模块。在这种方式下。高校能够更好实现资源按需分配,也契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解决绿色节能挑战,绿色智慧校园建设。


降本增效一直都是高校上云最核心的关注点。而资源优化则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首先。平台智能调节资源,使用平台的应用编排功能,无需人工干预,容器不需要进行硬件虚拟化以及后台运行完整操作系统等额外开销;其次,分时启动服务运行,特定时间的业务场景可支持一次性或周期性设置。并结合容器云的弹性能力、实现业务高峰时的资源快速扩容,容器天然做到应用之间相互隔离,避免为应对高峰预留过多的资源;再者。通过部署团队集群、实现统一管理和服务器资源统一利用,对不同的应用、CPU、内存、网络、存储、进程等资源深度隔离。当服务器出现故障可以自动迁移到其他服务器,不影响正常运行。


更值得一提的是、奕云·云容器平台本身就拥有强大的集群管理能力。这一次3.0版本可以实现一键部署高可用集群、满足不同场景的调度与监控需求,支撑5000+节点的超大规模集群,得到了尝鲜用户和实施人员的一致好评。保障安全性的同时、更便捷地管理容器集群,拥有整体管控视角,帮助高校在应用容器化之后,提升运维效率。


通过Helm Chart实现一键部署和扩容高并发选课、迎新、离校业务组成的集群、只需选择对应的应用版本号,即可实现服务更新升级过程中用户体验丝般顺滑,同时标配滚动升级,业务“零停机”。


像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撸了这套平台,处理起万级流量来优雅多了~


返回列表